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,有不少中成药受到了大量关注,其中就有双黄连。药名里有黄连两个字,其实配伍中并没有黄连这味药。“双”指的是金银花,“黄”指的是黄芩,“连”指的是连翘。
金银花与《苏沈良方》
金银花一名最早出现在北宋的方书《苏沈良方》当中。《苏沈良方》是两本古籍的合编本,苏是指苏轼所撰写的《苏学士方》,沈是指沈括所撰的《良方》。
苏轼的人生经历实在太丰富,故事传说屡屡为后世传唱,他又像是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“百科全书”。沈括则是同一时代科学技术领域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沈括所著的《梦溪笔谈》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和科技等各个方面,包括许多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成就;在药物学方面,也翔实记载了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药材的考证。例如,杜若即为高良姜,赤箭就是天麻。在药物的采集和使用方面,沈括也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。
李时珍非常认可沈括的学术成就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引用了《梦溪笔谈》中的39个条目。
金银花与山银花
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。
金银花分布较广,基本上遍布全国。金银花味甘,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的功效。它与近缘的山银花临床功效相似。
山银花现在也收录到《中国药典》中,目前共有4种同属的植物来源。它们分别来源于灰毡毛忍冬、红腺忍冬、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。山银花也具有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的功效,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。
图片
忍冬原植物。
尽管金银花和山银花同属,但它们所含成分有所不同,功效有异。所以,金银花和山银花不能相互替代。药物基原一定要分清楚,不能混淆。
一般在药材市场上,金银花与山银花也较容易鉴别。金银花的表面有很多细密的柔毛,抓起一把,用力握紧,如果感觉到扎手的就是金银花。老药工称这种效果为“顶手”。如果表面上柔毛少,没有明显顶手感觉的就是山银花。
金银花与忍冬藤
顾名思义,忍冬可以忍受冬天的严寒。陶弘景在《名医别录》中把它列为上品,“凌冬不凋,故名忍冬”。
一种植物出了两味药。
忍冬的茎枝是另一味常用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疏风通络功效的忍冬藤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详细记载了金银花颜色的由来:“三四月开花……花初开者,蕊瓣俱色;经二三日,则色变黄。新旧相参,黄白相映,故呼金银花。”金银花需在“四月采花”,刚刚长出花蕾的时候采收最适宜,开放了的花朵就不宜入药了。
忍冬藤的药用历史比金银花还要长,金银花后来居上,在“温病学派”的医家手中大放异彩。温病学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中医学派,与伤寒学派并称中医两大学派。温病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清代医家叶天士、吴鞠通等。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成书于1798年的《温病条辨》。他所用的代表方有以金银花、连翘为君药的经典名方银翘散。
银翘散与连翘
在银翘散的组方中,金银花离不开连翘,连翘也离不开金银花,银和翘是形影不离的药对,一起使用可以增强芳香透表、清透热邪之功。药对是中医临床上相对固定的一种药物配伍,像一个战斗小组,发挥的功力远胜于单味药,一加一大于二。
中成药中银翘作为药对配伍很常见。例如,银翘解毒丸、清热解毒口服液、小儿金翘颗粒、金嗓开音丸等,数量超过了400种。
木犀科植物连翘是一种落叶灌木,药用部位是干燥的果实。连翘在早春的时候先开花,后长叶子。每年到了连翘盛开的时节,有的零星分布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,也有的黄灿灿一大片开在公园里,耀眼夺目。
图片
连翘原植物。
现在城市绿化带也会见到连翘,第一次见到连翘的人,很容易把它认成迎春花。同为木犀科植物的连翘和迎春外形极为相似,几乎同一时间绽放嫩黄色的花,但有一处特征可立即区分二者。
区分迎春花和连翘,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数花瓣。连翘的花是4裂的,有4个花瓣,而迎春花多是5~6裂的,通常有5~6个花瓣。
秋季,连翘果实成熟了,白露节气前采的果实,颜色是青绿的,称为青翘。到了寒露节气前,果实已经熟透了,果壳开裂,颜色呈黄色,称为黄翘、老翘。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,药性也比较峻烈,多服容易伤及脾胃。老翘可以透体表之热,长于疏散风热。采收需要注意季节,过早“抢青”采摘或打扫落在地下的老翘,都是不合适的。
连翘有一个重要作用,可以散结,去除红肿热痛。中医所说的结,包括痈肿和毒素聚集导致气血不通畅等。足见连翘的用途广泛。
有的人生病吃药,恨不得一下就把病魔彻底消灭。但需要注意药量,吃药不是越多越好。
银翘散原方是散剂,打成粗末煎煮,可治疗温病初起时的症状。全方的一天用量只有6钱,也就是20克左右。金银花和连翘治疗表证,一边清透表邪,一边给病邪通出路,治疗风热感冒似四两拨千斤。如果用量过大,反而太过寒凉,会伤及脾胃,引起药源性疾病。药源性疾病是现在社会的大问题,因服药不当所导致的病,有吃西药引起的,也有吃中药引起的。
少量的金银花可以泡茶饮用。不过,金银花属于辛凉解表药,体质平和或体质内热的人可以浅尝,不适合长期饮用。而经常腹痛、腹泻、腹部发凉,或者手脚发凉,脾胃虚寒的人则不适合喝金银花茶。
银翘散在民间广为应用,家喻户晓,也是市售凉茶的基础方。其组方一共10味药,我编了一个顺口溜:“河牛吃草,连梗叶花穗根,全吃了。”前面十个字是实词,一个字代表一味药。具体对应的中药是:薄荷、牛蒡子、淡豆豉、甘草、连翘、桔梗、淡竹叶、金银花、荆芥穗、芦根。(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《本草纲目》研究所)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